央广网北京6月27日消息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如约而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稳定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随着高校扩招人数的递增,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迈入到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
第一,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容易导致心理挫伤和过激行为。期望与现实的巨人反差,可能会造成一些心理本身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一日受消极外力的触动和激发,难免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过激行为。
第二,大学生就业难影响高等教育对社会作用的发挥。如果“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持线增加并累积若干年,那将会对整个城市社会的稳定产生冲击和威胁。
第三,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影响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家庭不惜举债供孩子读书,农村籍大学生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有的虽被临时聘用或打短工,但收入极低使贷款无法偿还,家庭长期贫困。这种“高投入、无回报”的现状让许多家长痛哭流涕。多次发生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自绝于人世的悲剧。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思考:
首先,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就业市场存量与增量。经验表明,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展好的国家和地区,就业压力均比较小。因此,在促进社会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大有潜力可挖。
其次,以“就业优先”政策日标为指导,积极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国内外经验表明,政府提供环境保证,创造就业机会,安置失业人员的成本大大低于给予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障。政府作为扩人就业的第一责任人,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提供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减少和消除由于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差别性、歧视性待遇,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力度。
最后,转变青年就业观念,大力发展多元就业形式,从而带动更多毕业生的理性择业。进一步鼓励和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和做法,形成“大人才观”“大人事观”的理念和措施。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要求,大力开展市场营销、经济法等毕业生创业知识培训,另一方面,聘请相关的具有教学指导经验、专业政策经验和创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毕业生创业指导员,对毕业生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咨询、跟踪辅导、开业指导和服务,促进毕业生成功创业。通过各方面党试和多种措施努力,达到“一人成功就业,众人理性择业”“一人成功创业,众人顺利就业”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转变当前青年就业难、难就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