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部某省农村开设近30年的敬老院,近日正深陷去留困境。据媒体报道,该敬老院收费价格低,人际关系和谐,深受当地老人欢迎,但因不符合该县关于养老机构人员配备等规定,无法办理相关证件,面临被取缔困境。
一家开设近30年的养老机构,在仍正常运营且受到入住老人欢迎的情况下,面临机构护理人员“不达标”带来的资质审查问题,这不禁令人思考养老机构到底应当如何运营和发展的问题。在农村老龄化加剧的大背景下,妥善解决这些农村养老机构的资质难题,是落实老有所养、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一边是农村老人的养老依靠,另一边是资质审查不达标,农村养老机构陷入“两难”境地。近年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对一些患有基础性疾病,或因身体残疾丧失部分生活能力的老人,如果居家养老行不通,社区养老没条件,机构养老又面临资质不足的现实困境,那养老就更成难题。解决农村养老难题,还是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农村老年人的自主选择。一方面,农村老人往往对价格特别敏感,定价超过一定范围,入住率就会大幅下降,使高标准的养老成为一种“不可及”的服务。另一方面,除了价格因素之外,还有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问题。中国农村与城市的文化生活完全不同,一面是安土重迁、故土难离,另一面是“小圈子社会”,习惯于与熟人打交道。
因此,农村养老机构的建设和发展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因地制宜,考虑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第一,突出保障功能,满足个性需求。“高端大气”不如“因地制宜”,农村养老服务要突出托底保障功能,重点关注健康餐饮、医疗护理、陪伴交流等“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农村老人多层次、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比如,看病就医是农村老人一大难题,养老机构可与乡镇卫生院“联姻共建”,成立乡镇“康养医护中心”。老人生火做饭不方便,村里可开办诸如“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场所。
第二,坚持普惠原则,发展养老产业。农村老人支付能力有限,若定价超过一定范围,可能会放弃养老服务。面对经营瓶颈,养老机构既要坚持普惠性原则,收费考虑农村老人承受力,也要“开源节流”,实现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结合环境优势,打造医疗护理、农家休闲、旅游康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第三,壮大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在农村发展养老服务,解决“谁来服务”问题至关重要。实施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引导他们加入养老服务事业,壮大人才队伍。村集体应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将养老服务和乡村治理相融合,利用村民相互熟悉、关系融洽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志愿助老服务,激发村民热心、孝心、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