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8月27日,人社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其中关于张某与申通快递公司之间的“996“工作制要求案例进行了说明,其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案件中,双方订立的劳动合同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2个月后,张某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上限为由拒绝超时加班安排,申通快递即以张某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最终,仲裁委员会裁决某快递公司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
【官方时评】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
——人民日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奋斗不只靠激情,也要讲效率,切不能演变成“拿命换钱”。让员工少熬夜、不透支,用人单位严格规范劳动保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保护好奋斗者同样重要!
——央视新闻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工作已经不仅是,求生存,,其中既需要对事业的激情,也包括工作的效能、劳动的尊严、休息的质量、权益的保障等多重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明确'996'违法只是第一步,企业只有以人为本,在制度体系上更加重视劳动者的权益诉求,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北京日报
要遏制996、007这种畸形现象,不仅要靠劳动者申请仲裁,更要靠执法部门主动执法,让违法企业受到法律的严惩,防止劳动者’被自愿’、被996却不敢仲裁的现象发生。法律的尊严要靠严格执法来维护,劳动法不是没牙的老虎。
——中国日报
【金标尺解读】
(一)积极作用
给予对当前各企业工作制度的明确态度和规定。从“996.ICU”话题发起,到知名商业人士参与炒作,将“996”定性为奋斗精神、戴上“福报”光环,其代表超常工作时间制在舆论场反复发酵并引发很大争议。前有拼多多23岁员工因为高强度工作时间猝死,后有因抵制“996”工作制度而被革职的快递员工,从各种各样的事件中看出,打工人们在职场中的合法权益正在不断被侵害着,得不到保障。而企业将“996”视作招聘标准,这显然是一个危险的趋势,由此产生的毒化竞争氛围、加重社会焦虑、动摇主流价值观等等危害不可小视。
从个案中唤起劳动者的维权意识。“996、007”侵犯了劳动者的法定休息权,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而“996、007”的工作制度已经严重超过了最大限度,会使得职员得不到良好的休息,进而诱发各类心血管疾病。目前,数据显示,我国许多疾病都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心脑血管疾病困扰大量中青年人,约七成人有过劳死风险,这些和普遍性的长时间劳动、日渐增大的社会压力不无关系。
(二)形成原因
“996“在职场大行其道,违法成本太低是主要诱因。其次,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用健康换取收入,是作为劳动者个人的无奈,时常登上热搜的快递小哥在工作中崩溃、员工自愿加班直到猝死的新闻,就是此类个人无力感的集中展示。所以只靠劳动者拒绝是远远不够的,相关劳动监管部门不能保持沉默,应及时发声,重拳出击,加强行政执法,严格监管流程,给劳动者维权的底气。
(三)优化举措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企业望而却步。击退“996”工作制不能靠个案,还应该通过主动检查、纠正,让“996”工作制消失。两大权威部门关于该典型案例的专业分析与指导,值得各方认真借鉴,完善违反相关规定的处罚条例。
社会各界亦应形成更广泛的共识:“996”对中国经济有害无益,只有维护好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国经济才能走得更稳更远。作为企业员工,既要意识到企业“996“工作制违法,也要有勇气依法维权。面对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敢于说不,当员工有法律意识和维权行动,既能维护自身权益,也能倒逼企业规范化,有利于其他员工休息休假权益获得保障。
【话题延伸】
1.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新疆买菜项目部,一名23岁女员工,在凌晨1点半下班途中猝死。而拼多多官方对此事的解释含糊不清,甚至还有相关负责人说:“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2.“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论“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