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面试热点 > 

【面试预测】6.5谨防校园爱心捐款成为道德绑架

2021-06-05  | 

 

资料背景

近日,湖南湘西某小学一段老师让未捐款学生排队录像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5月17日,该校老师组织班上小学生义务捐款,建议每个小学生捐款6元钱。但其中有十几个孩子因未带6元钱捐款,就被老师叫上讲台排成一排,录像发到家长群,要求家长配合这次募捐。

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关注。20日,湖南省永顺县教体局针对此事做出回应,对该校涉事教师给予记过处分,并调离该校;对该校校长就地免职。

 

金标尺解读

老师强迫学生捐款,不捐款的学生被拉上讲台录像示众,并发到家长群,不仅会让这些无辜小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损害;而且也是对未捐款小学生家长的公然冒犯。为人师表者这样做实不应该。

首先,捐款应该是一种自愿行为,而不应是强行摊派和道德捆绑。强制学生捐款本身是一种伪善,其实是让家长掏钱。这样的爱心捐款不仅不能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反而会造成孩子把捐款的多少与爱心的多少划等号,在强制献爱心捐款的举动下,会让学生误以为公益是社会对人的一种衡量标准。比如捐钱多,谁就是好人,谁的心比较善良,而这正是对慈善的误解和公众参与慈善热情的伤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也有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捐赠人有权决定捐赠的数量、用途和方式,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和接受社会监督”这就是说,捐款是一件体现高尚品德的事,捐不捐款,应由学生或家长做主,学校和教师不应将其看作道德衡量标准,因为捐款也要视个人能力和意愿而为,不应该设定为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其次,老师的做法实属不应该老师组织学生爱心捐款,本意是好的。但这种强行摊派,对未捐款学生进行公然拍照录像的行为却是极为不妥的。学校老师不仅承担着教书的重任,也有“育人”之责。对于学校老师组织的捐款,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往往是听从老师的安排。老师要他们捐款他们就捐款,也根本就不知道捐款是为什么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义务感和荣誉感。

最后,组织小学生捐款,也有不当之处。小学生本身是没有收入的,他们的零花钱往往都是父母给的,让小学生捐款,实质上是让家长捐款。当学校和老师发动捐款时,学生本人以及家长几乎是没有选择的权利,为了孩子在学校不被说三道四,他们也必须捐。在学校组织的捐款中,捐款的还是家长,孩子不过是快递员。所以学校捐款不能披着“爱心”的外衣强制捐款,即便是真的要捐款,那也要把培养小学生的慈善意识,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向善精神,引导小学生做出合理的慈善行为放在首位,这样才有实际的意义。

而且,培养小学生的慈善意识,不一定要注重物质的捐款,可以注重精神方面的捐款比如手工制作礼物、写鼓励的信件等,而注重物质的捐款很容易把爱心量化和捆绑,误导孩子的价值观,使爱心捐款变成畸形的道德捆绑游戏。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捐款本身的意义,而不是强制捐款,定向分配。毕竟爱心是无价的,不能让爱心捐款变成一场爱心捆绑行为。

重庆事业单位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事业单位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