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学前儿童机体发展与卫生保健
第三节 皮肤与免疫系统的卫生与保健
一、身体的“城墙”——皮肤
(一)拆开“城墙”看一看
1. 皮肤的结构
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柔韧而富有弹性。它由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构成,还有一些附属物,如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表层,由很多层上皮细胞组成,其中最表层的细胞已死亡,称角质层,摩擦脱落后为皮屑。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比表皮厚,内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3)皮下组织。皮下组织紧贴于真皮下面,是连接皮肤和肌肉的组织,因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也称为皮下脂肪组织。
(4)皮肤附属物。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是由皮肤变化而来的。
2. 皮肤的功能
皮肤是人体的 “城墙”,具有保护机体的功能。此外,皮肤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1)保护功能。皮肤覆盖在身体表面,将外界对身体的侵害阻挡在身体之外,充分彰显保护功能。保护功能具体体现在:表皮近表层的细胞已经角化,彼此间紧密连接而且坚韧,将细菌阻挡在体外;表皮中的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防止阳光中的紫外线穿透皮肤而损伤内部组织;真皮及脂肪能缓冲外界压力,保护内部脏器。
(2)调节体温。皮肤在调节体温上起着重要作用。当皮肤受到冷刺激时,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当皮肤受到热刺激时,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
这一作用在人的睡卧姿势上也有所体现,如夏天气温高时,睡卧姿势往往是让身体充分伸展,以便增加散热面积;而冬天寒冷,人们往往采取蟋缩的姿势,以便减少皮肤的散热。另外,汗液的蒸发可降低体温,皮下脂肪能保存体内的热量。
(3)感觉功能。在皮肤中广泛分布着各种感觉神经末梢,可分别感受各种触、压、痛、温度等刺激,形成各种感觉。
(4)分泌与排泄功能。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能随着汗液的分泌而排出体外。另外,皮脂腺还能分泌皮脂等。
(5)吸收功能。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无通透性的,它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物质。
(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1.保护机能差
学前儿童的皮肤细嫩,角质层薄,而且一些部位的角质层还没形成,保护机能差,易发生擦伤,为细菌的侵入打开了通道,易引发皮肤疾患,如脓疱疮、甲沟炎等。
皮下脂肪在 1岁前发育很快,1岁以后逐渐减少;3-8岁,皮下脂肪的增长处于停止状态;8岁以后,皮下脂肪又迅速增长。因此,学前儿童的皮下脂肪少,抗击外力作用较差,磕碰时容易受伤。
学前儿童的皮脂分泌较少,秋冬季皮肤易发生皲裂。
2.调节体温能力弱
学前儿童的皮肤散热多而快,保温作用差。学前儿童皮肤中的毛细血管网密集,流经皮肤的血流量相对比成人多,皮肤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因而散热多而快。学前儿童的皮下脂肪少,保温差,神经系统对血管的调节不够稳定。因此,学前儿童往往不能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突然变化,易着凉或受热。
3. 吸收力和渗透力强
学前儿童皮肤的角质层薄,血管丰富,因而学前儿童皮肤的吸收力和渗透力强,有机农药、苯、酒精等都可经皮肤被吸收到体内,引起中毒。
(三)学前儿童皮肤的卫生
1.皮肤要保持清洁
皮肤若不清洁,脱落的皮屑、汗液、皮脂和灰尘积存多了,便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容易引发皮肤病。
应培养学前儿童常洗澡、勤换内衣、勤剪指甲的好习惯。每天用香皂或皂液洗身体的课露部分;饭前、饭后、便前、便后要洗手,玩沙土或游戏后要洗手。洗澡时应着重把脖根、腋窝、大腿根、外阴等部位洗干净;洗手时,要把手指缝和指甲缝洗干净。
2. 着装要讲究
成人应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或学前儿童活动的情况,及时为他们增减衣服。为学前儿童选择的衣服应安全舒适,透气性好,样式简单,便于穿脱,不能妨碍他们的活动。为学前儿童选择的内衣应是质地柔软、吸水性强、不掉色的棉布料。
3. 适应力要提升
充分利用自然界的三件宝:日光、空气和水,提升学前儿童的适应力。
4. 皮肤的轻伤不能忽视
学前儿童活泼好动,缺乏生活经验,皮肤又直接与外界接触,很容易造成擦伤、划伤等
5. 洗涤、护肤品的选择要得当
学前儿童皮肤细嫩,皮脂分泌少,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洗米用品。尽量少给学前儿童用化妆品,劣质的化妆品会损害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