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教育公基 > 

重庆民转公教师考试:《教育学》十五大高频考点

2022-08-22  | 

【导读】重庆民转公教师考试:《教育学》十五大高频考点。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教育”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属性

①教育具有永恒性。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a.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b.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c.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相长:“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记》认为课堂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启发诱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四、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

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是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理论

代表人物

观点

社会本位论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孔子、斯宾塞、凯兴斯泰纳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贡献的指标。

个人本位论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洛克、夸美纽斯

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六、我国学制的发展历程

学制类型

具体内容

双轨制

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单轨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有利于教育的逐级普及。

分支制

20世纪初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这是一种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七、人性与教育

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

教育内发论/善导论

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霍尔、高尔登、卢梭、柏拉图

教育外铄论/规制论

荀子、洛克、华生

 

八、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规律

具体表现

教育启示

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循序础

阶段性

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分阶段教学,不能儿童成人化

不平衡性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所达到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时期是不同的。

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

—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

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首先,性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其次,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最后,脑功能倾向与全脑教育。根据左、右大脑半球同时兴奋,大脑的积极性最高,学习效果最佳的原理,在教学中应该设计同时刺激学生左右大脑半球的条件。
左脑:比较积极,擅长言语。
右脑:比较沉默,善于辨认形体。具体思维能力、对空间认识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都优于左脑,尤其是音乐理解和情绪表达。

因材施教

 

九、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功能

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体制结构的变化;
4.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变革。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3.教育能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
4.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可能;
5.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政治经济制度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十、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

 

十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质

1.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2.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宽容理解。

 

十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

知(基础)

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

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关键)

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多端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长期性、反复性、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十三、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轴制与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3.课程计划是指导规划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4.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应具备强制性、基础性、普遍性的特征。

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重要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其核心部分是课程目标。

教材

1.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试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
2.教科书又称为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3.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4.教材编排的两种模式。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或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5.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十四、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规律)

4.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5.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十五、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原则

基本内涵

贯彻要求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展教材的思想性,注意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
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直观性教学原则

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直观教学可以分为三大种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大类。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教具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③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乌申斯基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启发性教学原则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