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申论 | 热点透视: 美丽乡村建设

2019-06-17  | 

重庆法检信息汇总 丨 法检4重资料免费领 丨 法检试题教材模拟卷重庆法检面授课程 丨 重庆法检网课

本篇内容由金标尺教育提供申论备考资料

更多公务员备考资料请关注“金标尺公考微信公众号

重庆法检QQ交流群:175050892|备考题库:金标尺公考APP

        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浙江新昌县后岱山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完成了由内而外的全面提升和改变,成了“明星村”。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后岱山村自有秘诀。

意义:

1)有利于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西部各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中国是“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生态和谐之美”的总和,其建设“难点在农村、重点在农村、亮点也在农村”。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细胞工程,只有细胞工程做好了,才能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西部各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有利于加快各地区农村小康社会建成的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迈小康”的宏伟目标。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各地区农村应以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加快民族农村小康建成的步伐。实现与全国“同步迈小康”。

3)有利于促进各地区农村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我国农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星罗棋布。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生存土壤”和“文化空间”。农村就是起主要的传承土壤和依存空间。

4)有利于西部民族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促进城乡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统筹城乡,加快全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距。

措施:

1)做好科学规划,狠抓“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土地广博,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生存环境与文化差异极大。因此建设各地区的美丽乡村,必须对各地区乡村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充分认识当地自然环境和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从整体上做好科学规划,狠抓“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2)发掘利用地方性生态知识,切实保护好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区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生态技能与生态智慧,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是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3)保护和利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遗产,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护和弘扬农村地区的文化遗产,对建设民族特色的美丽乡村至关重要,因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各族人民群众固有的精神家园,最能体现民族的精神和特色。

4)有效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特色资源丰富,不仅有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资源,而且还有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资源。有效开展各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工作,需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美丽乡村的生态效益,实现各族村民创业增收的“生活美”。不仅要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和特色手工业,同时也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民族医药产业。

5)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评估,建立生态保障机制。“生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对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生态问题已成为衡量其建设成败的核心指标。在具体建设实践中,首先可运用生态学、环境工程学和社会学的评估方法,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及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其次可从政策、制度、法律和资金等层面,建立维护美丽乡村生态安全的保障机制。

素材集萃

一、相关案例

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走在了苏南乡村旅游的前沿。农耕文化园是张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园区占地500多亩,按照“缩小比例的江南水乡、功能丰富的休闲农庄、农耕主题的文化走廊”的定位建设,园内有农耕历史体验区、土地利用区、动物养殖区、农家休闲区、乡村能源区、江南作坊区、农家谚语区、果树采摘区、生肖区九大功能区。这再次为丰富村民就业、创业扩大了空间,也使村集体经济结构趋向更合理。

永联村的建设使其在近几年接连获得“国家生态村”、“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我们认为,永联村的富庶在发达地区可能并不十分显著,“无工不富”也成为多地的发展思路,但永联村的特殊之处在于:一是在大型集体工业企业集团之外,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改善集体经济的结构,用这些柔性产业冲淡工业的刚性,并降低集体经济单一产业的风险;二是丰富村民的就业结构,为中老年就业弱势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并为个体私营经济保留了成长空间,为村民提供了创业机会,给了当地老百姓很多发展空间;三是注重生态建设,保留并美化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形态。

二、权威论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理念的简单复制,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的思路中,“美丽乡村”包含的是对整个“三农”发展新起点、新高度、新平台的新期待,即以多功能产业为支撑的农村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农村重新凝聚起新时代农民守护宜居乡村生活的愿望,以以耕读文化传家的农村实现文明的更新,融入现代化的进程。一个承载城市人亿万“乡愁”的现实家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2013年2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正式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参考范文

建设美丽乡村 筑梦魅力中国

建设美丽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在当前强调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把握好美丽乡村建设在于促进农村生态建设、文明传承、农业生产的作用,从而共筑魅力中国。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塑造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近些年,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沙尘肆虐、雾霾频袭、癌症村激增,绿色渐行渐远,人们坐享科技成果的同时饱受违背自然的恶果。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农村生态环境。遵循乡村的形象和精神内质的有机统一,培养环境卫生意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农村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传承乡村智慧文明,彰显源远流长的个性特色。工业时代,我们常常把振兴乡村当成改变乡村样貌的途径。但是,“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斑驳的老墙庭院、儿时的民间故事、传统的非凡技艺等等,乡村的智慧文明通联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文化的传承可以焕醒乡村的复兴并且走向现代化。所以,一方面充分发掘乡村文化的个性和特色,融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根牢魂定,孕育出村落的独特气质与性格;另一方面努力推进乡村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通过各种轻松活泼、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寻常家庭,让群众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信心和力量,彰显文化的个性特色和价值理念。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提升农业多元价值,创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价值具有短、窄、薄的特点,表明农业产业处于农业、工业、服务业组成的产业链上的低端价值环节的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的价值发展,一是进一步纵向延伸农业产业价值链。借助“互联网+”增大、加厚农业产业价值,推进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二是整合资源横向拓宽农业产业附加值。引进民间资本,借助生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经济或农家乐休闲经济,促使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壮大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创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沿阵地,又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后方。全面、持续、稳健向前推进,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示灯,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