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检 >  阅读资料 >  面试技巧 > 

2014年重庆法检结构化面试辅导:主体分析法

2014-07-04  | 
  主体分析法
  中国人常爱说一句老话:“事在人为”,这就告诉我们,在分析任何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时,最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人”。因此,公考面试中我们常常以“人”作为答题的逻辑主线,围绕命题中的相关主体展开阐述,这种方式就是主体分析法。
  那么,答题过程中如何利用“主体”组织答案呢?一般来说,我们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思想意识层面
  主体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者主体想达到的目的等。
  (2)影响层面
  主体的某种做法对自己、对他人分别产生怎样的作用、意义或影响。
  (3)责权层面
  从社会身份来看,主体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应该遵守怎样的规范,以及主体拥有哪些权利,应该获得怎样的利益。
  在答题过程中,找原因、谈影响或提对策,都可以使用主体分析法,例如综合分析、应急应变以及人际沟通等题型,主体分析法都是最常使用的答题技巧之一。以综合分析为例,在答社会现象类题目及部分名言警句类题目时,考生在谈影响、找原因、提对策时往往觉得思路无从展开,此时,便可使用主体分析法从题干中去寻找明显的显性主体以及题目中暗含的隐形主体,从而各个击破,便能够全面、出色的回答出问题了。
  一般来说,我们常用的主体有: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公务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相关部门、群众(弱势群体)、媒体、社会团体、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医院、学校等)、企业、劳动者等等。
  下面以一道重庆公务员面试试题为例来加以说明:
  适龄儿童面临上学问题,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上好学校,出现给学校提供赞助费等现象,你怎么看?(重庆公务员面试试题)
  当今,教育与就业的问题是热门话题,涉及到的主体为:1.个人;2.学校、社会;3.政府。那么在分析题干现象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家长的角度: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和孩子对高质量教育需求增长,每位家长都希望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日后能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境地。其二,社会的角度:优质基础教育与高中后教育的供给规模和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其三,学校的角度:目前有的城区中学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过大,而政府教育投入不足,一些中学希望收取“择校”费来补充办学经费,这也是“择校”经久不衰的一个原因。

  使用主体分析法,就把此种现象的原因分析的很透彻、很饱满,答题也显得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