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扰乱公共秩序罪之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为方便广大考生,金标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相关备考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法检考试网。
一、定义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是指故意煽惑、挑动群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二、构成要件
(一)主体
本罪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目的,即行为人实施煽动行为,其目的在于混淆视听,蛊惑人心,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所谓行政法规的实施,指法律、行政法规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法律、行政法规是我国法律渊源效力等级比较高的两个层次。法律,在本罪中仅指狭义的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基本法律,是指规定和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社会关系的法律。
(四)客观方面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所谓煽动,是指以鼓动性言词或文字劝诱、引导、促使他人去实施犯罪活动,煽动的内容必须是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煽动的对象必须是群众。如果煽动群众以和平方式如沉默的方式抗拒国家法律实施,不构成本罪。群众一般是指三人以上,既可以是守法公民,也可以是违法犯罪分子。
所谓国家法律,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
所谓暴力,是指用武力或者其他强制性手段;
所谓抗拒,是指抵抗拒绝,即故意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规,违反公民的守法义务,并公然对抗并拒绝法律、行政法规的强行性施行。
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将暴力抗拒国家法律实施这一特定的煽动内容,在煽动的形式灌输给了群众,不管被煽动的群众是否付诸实施了,均构成本罪。
以上就是重庆法检考试法律基础知识中扰乱公共秩序罪之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相关考点相关讲解,各位同学看了之后一定要记下来哦!
- 上一篇:侵犯财产罪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下一篇:扰乱公共秩序罪之招摇撞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