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重庆公务员面试难度大不大?2020重庆公务员考试面试怎么答?2020重庆公务员考试面试素材怎么积累?面对众多重庆公务员面试考试问题,金标尺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学习。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公务员考试网。
就业
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我国劳动人口增加,就业缺口和就业压力并存,存在系列问题:
1.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即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部分企业却出现“招工难”。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挑战与机遇并存。我国高达数千万的农村转出人口流入城市和城镇,这一方面为实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的企业“用工荒”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力缺口。[1]但户籍制度以及附着其上的保障制度的差异性,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真正实现市民化困难,不仅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关政策的效果,而且转移劳动力在城市的边缘化很容易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稳定因素。
3.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2017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4.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仍仅限于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失业人群,而从长期的、根本性的角度,针对人口流动限制、信息不对称和教育滞后三大因素的全方位改革尚未展开,给未来就业问题的解决留下隐患。
影响(意义或危害):
1.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没有就业,人们就没有收入来源,无法保障基本生活,更谈不上家庭幸福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业也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
2.就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社会要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基础。近年来,北非、中东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就业问题没解决好,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人无事可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警示十分深刻。从这个角度讲,促进就业是和谐之基,也是安国之策。
3.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失业率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现代国家大都把促进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四大目标。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把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李克强总理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大学生供需矛盾突出。大学毕业生约以每年60万人的增长量逐年增多,但就业市场的培育大大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加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减速等客观因素就业市场相对萎缩,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2.高校扩招导致一些高校毕业生质量下降。据相关调查显示,某些高校根本不具备扩招条件,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短缺,无法保证教学所需,导致专业水平下降,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3.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浪费。处在产业链下端、缺乏自有技术和品牌的“中国制造”,利润空间日益萎缩。同时,这种产业结构更需要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岗位,而非高技能人才。毕业生要么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或者转为技工岗位,甚或所谓的“转变观念”,与技工或与农民工“抢饭碗”,这既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4.区域经济失衡导致人才流向的单向性。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收入水平不断拉大。然而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期望趋于发达地区标准,不发达地区虽然人才匮乏,但因各项条件制约无法提供与发达地区相当的劳动力价格,使其对于大学生的招聘与引进能力大打折扣。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使得大学生人才流向单一,同时人才流向的不均衡,又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加剧了就业难度。
5.社会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总体上还存在着信息不畅、供需沟通渠道不畅、社会用人制度相对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直接后果就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里找工作”。
6.大学生自身的认识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所谓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某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自己理想的职业,而绝不是根本找不到工作。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期望值过高且不切实际。他们中的一些人,又要在大城市、又要好单位、又要高收入,决不放弃任何一个条件。在这种状态下求职所面临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严重,缺乏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主体意识淡薄,致使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措施:
1.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应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其一,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速度,做大就业蛋糕。其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其三,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既为解决高素质劳动力就业创造条件,也为农村劳动者外出打工留有余地,形成差异化、多层次的产业布局。其四,以市民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让农民工在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享受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城镇实现安居乐业。
2.落实和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规范政策操作流程,简化程序,完善服务,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享受政策提供便利。根据形势新变化、改革新要求和劳动者新期待,赋予积极就业政策以新的内涵,不断充实完善政策体系。
3.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改善需求上,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升级,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提高,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力发展。在优化供给上,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完善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联动机制,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在促进供需匹配上,改进对毕业生的服务方式,使之更加精细化、个性化,从过去的大市场、援助式转向小型化、专业化、网络化,更加适应大学生特点和求职需求。当前重点是:一是继续实施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更多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服务范围,落实实名制帮扶措施,扎实做好培训、见习、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二是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创业教育、强化创业培训、完善扶持政策、推动创业服务等措施,经过几年努力,使大学生创业规模有扩大,创业比例有提高,让更多大学生实现“创业梦”。
4.妥善做好结构调整特别是化解产能过剩中的转岗再就业工作。将职工转岗再就业纳入化解产能过剩等结构调整工作总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需安置人员尽快再就业,用社会政策托底经济转型,努力将结构调整中的失业风险降到最低。
5.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一是健全覆盖城乡、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可及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二是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网建设,健全全国公共就业信息平台,促进就业信息在全国的互联互通,实现就业服务工作的全程信息化。三是加强对企业的用工指导和服务。四是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
6.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完善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引导、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