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庆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申论 > 

申论 | 热点透视:扫黑除恶

2019-05-05  | 
本篇内容由金标尺教育提供申论备考资料


更多公务员备考资料请关注“金标尺公考微信公众号

2019重庆公务员考试交流群:275545593 | 备考题库:金标尺公考APP

背景:

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1月发出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意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会安定有序,形成有效社会治理

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问题:

1. 部门协作不够紧密。

2. 扫黑除恶成员单位职责不够明确。协调、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在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中存在脱节、滞后等问题,未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导致工作成效不明显。

3. 对一些重点行业、领域监管不够深入全面,日常监管制度不完善。

4. 摸排打击不够精准。部分职能部门在线索摸排核查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短板和盲区,未及时建立摸排台账。

5. 摸排重点不够突出,对十类打击重点未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在征地拆迁、环保、打非治违、扶贫等易产生涉黑涉恶涉乱问题的关键领域摸排不够深入。

对策:

一、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反腐败、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

二、要聚焦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把打击锋芒始终对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

三、各级党委领导下,发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势,推动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预防和解决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突出问题。

四、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结合起来,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

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摆到工作全局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六、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对涉黑涉恶问题突出的地区、行业、领域,通过通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


素材集萃

一、案例

案例一

按照中央部署,8月底至9月底,中央扫黑除恶第2至第10督导组分赴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9省市进行督导。此前,中央第1督导组已于7月初至8月初赴河北开展试点督导。至此,中央扫黑除恶第一轮督导已告一段落。10月12日,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听取中央扫黑除恶第2至第10督导组督导情况汇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好问题整改,完善思路措施,真正把督导工作成果转化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际成效。

案例二

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通告》,要求实施黑恶势力违法犯罪以及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人员,自通告发布之日起至2018年3月1日,主动投案自首、如实供述自己罪行。其中还公布了举报电话、网址等。黑恶势力犯罪人员,尽快投案自首!

近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公安部又印发了《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将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黑恶势力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将农村赌博问题放在春节前后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点来抓。

二、权威表述

1.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仗

                                ——人民网

2.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主动仗攻坚仗整体仗。

                       ——公安部

3.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要把扫黑除恶同反腐败结合起来,既抓涉黑组织,也抓后面的“保护伞”。确实,黑恶不扫,社会难稳。黑恶不除,民心难安

                                                 ——习近平

三、名言警句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尚书·泰誓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四、参考范文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社会均衡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而提出的,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主要是强调作为一个人民的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之所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行,是促进社会均衡发展、公平发展的基本途径。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由于我们长期以来群众文化工作的习惯,更多地强调群众文化人群非职业化、由群众文化爱好者所组成等特征,沿袭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也往往忽略了我们所要面对的人群是全体人民群众;此外,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欠了很多账,导致大量文化贫困群体的存在。因此,国家和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补偿这些文化债务要大力加强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扶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特色文化,是对一定地域范围内与自然、历史、人文等相融合而富有特色的民俗传统文化区域性特色文明表现的总称,是人民群众生活、劳作、习俗的文化映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但是近年来,但不少地方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采取自上而下、统一派送方式,导致供需“两张皮”现象严重。因此,把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组织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把地方特色文化人才培养纳入乡土人才培训计划等,最终将公共文化服务扶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纳入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体系建设,拓展其深远意义和服务范围,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转变公共意识,实现文化治理的转型。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转型,文化建设影响下的民众意识也由城市到乡村逐一转变。不仅如此,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之间的转变势必影响公众意识。在此过程中,半官方社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性力量拥有的自治空间迅速增加,城市与乡村之间设文化意识差距进一步加剧,不利于民众的团结与社会主义的最终实现。因此,才多个地区的不同层面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需以文化治理为抓手,实现公共意识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消除城乡文化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建设,达成民族团结、国家富强的目标。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灵魂,国家进步的基础,公共文化是社会稳定、和谐、健康发展并形成社会凝聚力的最基本的因素,因此,明确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摆脱公共文化的附属地位,让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常态,才能让公共文化真正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复兴。





更多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