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听力词汇达到2000”“6岁自主阅读英文原版哈利波特”“8岁过PET”……在短视频平台上,神童级别的牛娃似乎无处不在,而他们背后,往往都有贴着名校标签的父母。疫情期间,孩子们居家学习,家长容易感到焦虑,总想让孩子多学一点,甚至打算趁机“弯道超车”。不少在网上自称“名校父母”的人便投其所好,靠着晒“教育经验”大量圈粉,他们鼓励超前学习,渲染育儿焦虑,一些家长在关注以后,不知不觉陷入超前学习的内卷中。有网友忍不住感慨“看完你的视频好焦虑”“别再给妈妈们制造焦虑了”,也有网友直言“这真的是为了卖书,把所有的都提前了。”而那些所谓的“名校父母”,则通过疯狂带货赚得盆满钵满。
“名校父母”分享育娃经,向大众展示出一种“只要方法对,普通小孩也能变成天才神童”的错觉,再通过贩卖焦虑和带货赚得盆满钵满,这不仅容易误导家长,还涉嫌蹭炒教育热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所以要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首先,盲目信任“名校父母”育儿经,弊大于利。第一,“名校父母”的身份未必真实。许多公众号和自媒体的“名校父母”是否真的出自名校,家长无从得知,也没人能证明,所以入坑需谨慎,切勿盲信盲从,以免陷入“销售带货的”套路。第二,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照搬照抄他人经验,未必适用。会读书的人不一定会育人,而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育阶段也不一样,就算这些公众号背后的确是名校父母,也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教育方法就是科学有效的,所以家长没有必要跟风照搬。第三,因为升学焦虑让孩子陷入超前学习,不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家长自身经历了社会竞争的残酷,难免会想方设法要孩子少走弯路,而让孩子超前学习以便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但是由于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不一样,过早的让孩子陷入超前学习,会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机械无趣,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习,有时候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孩子将来的求学之路必将是一种阻碍。
其次,“名校父母”输出“鸡娃”理念会影响“双减政策”的效果,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遏制这种恶意制造焦虑的行为。第一,严格规范网络教育名称的使用。出台政策,规范对公众号和自媒体“名校”机构名称,特别是涉及教育、大学、学院等头衔的机构,要列出明确条款,哪些能用,哪些禁用。第二,定期清理整治违规行为。开展常态化巡查监管,教育部组织专门力量,抽取线上培训机构和重点网站平台,就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双减”政策要求情况,持续不间断开展线上巡查监管。第三,加强对内容发布和经营活动的审查监管。由网信办牵头,联合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共同启动,将线上培训和网站平台同步纳入网络环境整治。压实网站平台审核责任,打击违规网络账号。严格审核平台内容的上传,涉及“名师名校”的违规销售内容,要坚决予以打击。
最后,家长要保持理智耐心,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对于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长需要有育苗种树的耐心和细心,诚然大家都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可是一味地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每位家长应当细心观察,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状况,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路径,才是最好的育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