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我国网络文艺体裁题材日趋丰富,形式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升级,用户规模不断增长,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网络文艺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互动性强等特点,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也要看到,网络文艺作品水平参差不齐,在提升作品质量方面还有巨大的潜力。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对网络文艺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当然,网络文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与文化传统彻底割裂了联系,而是借助科技进步和网络发展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习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网络文艺作品也不例外。文化产品承载的是价值取向,影响的是思想灵魂,不能用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把文艺作品等同于普通商品。只有把文化传统、世界观、价值观的准确表达和有效传播结合起来,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才能推动更多网络文艺作品从商业上的成功走向文化意义上的成功。比如,电视剧《风起陇西》中的煮茶、饮茶场景,就从另一种视角展现出了汉末时期的文化氛围,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剧体验,让他们在服饰之美、饮食之美和礼仪之美中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此类作品既传播了优秀传统文化,也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网络文艺在发展进程中继承着传统,也在突破传统,同时也在形成新的“传统”。文化传统是由一块块砖搭建起来的,网络文艺这块“砖”已经有了雏形,不过依然需要认真打磨。
第一,要坚持健康向上的审美导向,更好地传递主流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一是要鼓励推出优秀网络作品,把大流量和正能量结合起来,使之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网剧已被纳入白玉兰奖等国内电视剧领域重要奖项的评选,《破冰行动》就获得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二是应推动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比如,《山海情》等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不仅在各大卫视收获了高收视率,在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也很可观。
第二,要把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让网络文艺作品有体量更有质量。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管理创造良好生态,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底线管理。比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可以建立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制度,在网络视听领域确立更严格、更规范、更明晰的行业标准。另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把符合网络文艺特性的美学规范纳入行业标准。同时,网络文艺工作者需要自觉树立精品创作的意识,主动夯实自身的传统文化根基,刻苦锻炼艺术表现的能力,以便真正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同时还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故事,以艺术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包括文艺作品在内的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等的要求更高。对网络文艺的发展而言,这是契机也是挑战。加强对网络文艺的引导,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定能催生更多叫好又叫座的网络文艺精品,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