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中发现,“总结出经验,‘造景’出政绩”成为一些地方的工作惯性和出彩“妙招”。比如想出一些新点子,却不见实效,打造一批示范村,却没有发展起来。资金、人力和物力都投进去了,最后却没有溅起任何水花。实干才能兴邦,基层领导要想干出成绩,获得提拔、重用,实现自我价值,理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像这种只是为了让领导满意的“盆景式”干部,不仅背离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更让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十分不满。
众所周知,抓典型是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通过培植典型、立起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励见贤思齐,有助于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工作提升。但“造景”式的政绩工程是一种不良倾向,涉嫌弄虚作假,背离了科学的政绩观,不仅空耗了基层有限之行政资源,而且还极易出现“人走茶凉”,打乱了基层稳步发展之步调,拖住了基层持续向前发展之步伐。
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在于错误的政绩观念,流于形式的考核监督,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落后的思维理念和低下的工作能力和治理水平,没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迈步新时代,精准脱贫虽大功告成,但乡村振兴又已吹响了号角;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更需基层、基层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更加担当与作为;更需认清“造景”之危害,对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让“造景”者出不了彩。
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厚植为民之心。要在基层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树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导向,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荼毒,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大力培养干部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优化考核体系,严把监督关口。一是要量化考核标准,细化执行要求;二是要落实责任制,延长考核时间,对干事的干部要考核,对负责考核的干部也要考核;三是引入群众监督,群众评价,畅通监督举报反馈渠道;四是做好奖优罚劣,对弄虚作假的要严厉惩罚,对敢干事、能干事、愿意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优先奖励,给他们创造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