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庆医疗卫生《职测》常识判断: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
一、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一种适配地球坐标系统的三维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处理天气数据中的复杂过程,并通过层次化时域聚合策略来有效减少迭代误差,成功实现了精准的中期天气预报。
二、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搭建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研究体系,结合高通量、高灵敏性和多维度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揭示在衰老过程中,表观遗传“封印”的松动将导致原本沉寂的古病毒元件被重新激活,并进一步驱动衰老的“程序化”和“传染性”,为科学评估和预警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思路。
三、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和张学敏研究员通过合作研究发现了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他们发现大脑生物钟中枢SCN神经元长有“天线”样的初级纤毛,每24小时伸缩一次,如同生物钟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机体生物钟的调控。
四、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作物耐碱的分子机制,特别是在高粱中找到了主效耐碱基因AT1,并将这个基因应用到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上,能显著提升它们在盐碱地的产量。
五、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
这项研究利用基因组编辑实现了作物性状的精准调控。通过从头设计或延长基因上游开放阅读框,开发了精细下调蛋白表达的新方法和新体系,实现了对作物性状的精细微调。该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宽基因组编辑的育种应用,助力作物种质创新。
六、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这一发现对癌症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癌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DNA复制。在不影响正常细胞运作的情况下,通过阻止癌细胞在DNA上组装MCM双六聚体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非常精准的抗癌疗法,将为抗癌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道路。
七、“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有望解决银河系宇宙线起源之谜。“拉索”的观测没有发现能谱变软现象,这对伽马暴余辉标准模型提出了挑战,意味着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可能产生于更复杂的粒子加速过程或者存在新的辐射机制。
八、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这项研究解决了量子纠缠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技术问题,并开发了基于频率梳控制的低错误率的宇称探测技术,大幅延长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寿命,超越盈亏平衡点达16%,实现了量子纠错增益。该成果展示了玻色编码在容错量子计算中的潜力,是通往容错量子计算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成果。
九、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这项研究发现了全新的“眼-脑-外周棕色脂肪”通路,回答了长久以来未知的光调节血糖代谢的生物学机理,拓展了光感受调控生命过程的新功能。这项工作发现的感光细胞、神经环路和外周靶器官,为防治光污染导致的糖代谢紊乱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潜在的干预策略。
十、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近百年来,电化学界面反应通常被认为仅存在“内球反应”和“外球反应”单分子途径。该研究揭示出电化学界面反应存在第三种“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机制,为下一代锂硫电池设计提供指导。
【例题演练】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下列不属于这十大进展的是( )。
A.首次在高温超导体中发现并证实了玻色子奇异金属
B.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C.揭示人类细胞 DNA 复制起始新机制
D.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
【金标尺答案及解析】A。科技常识。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1.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2.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3.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4.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5.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6.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7.“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8.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9.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10.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本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答案为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