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选调生 >  阅读资料 >  申论 > 

重庆选调生《申论》素材积累:乡村建设行动

2024-04-23  | 

【导读】重庆公务员《申论》素材积累:乡村建设行动。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

一、措施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一)强化乡村建设的规划引领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防灾减灾和历史文化传承。科学编制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村庄建设,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传统村落、民族村寨和乡村风貌,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科学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鼓励有条件地区编制实用性村

(二)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机制,推动市政公用设施向郊区乡村和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邮政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增加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服务供给,推进县域内教师医生交流轮岗,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公益事业。提高农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解决“垃圾围村“和乡村黑臭水体等突出环境问题。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以乡镇政府驻地和中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房屋、村庄周边干净整洁。

二、意义

(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在过去长期的工作中,为解决好吃饭问题,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突破60%,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主要农作物良种实现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已建成453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但是相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因此,在“十四五”时期,我党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就是为了聚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升,补齐农村现代化这块短板,从而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而笔者以为,“工农”这两个不同的产业,“城乡“这两个不同的地域单元要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其前提条件是它们二者处于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或发展水平上,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但是,当前很明显,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仍然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明显滞后。而且在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工业城市的“虹吸效应”也非常明显,农业农村要素的大量输出,使得工农城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当前必须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优先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尽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确保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可靠保障。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而工农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促进农业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扩大农村市场内需,加快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用好乡村建设空间,形成城乡大市场互补互促的国内大循环。

三、评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有可为

发稿时间:2021-02-19 10:27:00 作者:王锁明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乡村建设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点话题。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到了乡村建设,这表明“乡村建设”已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的着力点。在新的发展阶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极为重要,大有可为。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的主动作为。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为了让脱贫群众从此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在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和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将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潜力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低收入群体仍占相当比例,拓展农民增收基本途径,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将进一步激发农村市场活力。从消费看,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十四五”期间将突破2万元,增加的收入中会有很大一部分用于改善生活消费。可见,农村有广大的市场、广阔的投资空间。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新的发展阶段,特别需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否则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民族复兴也无从谈起。

实施乡村建设贵在行动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对以往乡村建设历史经验的传承延续,也是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举措,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找准发力点。

首先,坚持正确原则,确保有序推进。一是坚持系统思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不能单兵突进,不能大拆大建,必须立足各地实际。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广大农民群众既是乡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的主力军,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致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三是形成建设合力。乡村建设具有综合性,需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协调好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形成齐抓共管之合力。

其次,按照规划建议,聚焦阶段任务。按照“十四五“规划建议,当前尤其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县域城镇建设具有龙头牵引作用,要强化县城的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县城+乡镇“同步发展格局,促进县域内城乡公共服务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二是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差距。三是加大乡村建设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要就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四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村基础设施使用维护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升打牢经济基础。

最后,坚持党的领导,锤炼干部队伍。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要积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培育和选拔一批政治站位高、勇于担当的年轻干部充实各地乡村基层组织,为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高素质干部队伍支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谋划好“十四五”时期乡村建设这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高度重视,更要强化执行力,各地要久久为功,努力积小胜为大胜,让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涌现出更多“春天的故事”。

重庆选调生交流群

查看 招考信息

金标尺

扫码加群 选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