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州: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案例详情】
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他60年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艰苦创业、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职期间,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使原本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他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适用话题】
党员精神;为民服务;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克己奉公;艰苦创业
孙景坤:深藏功与名、初心不改
【案例详情】
1952年10月27日,他向161高地增援,带领营部9名战士,一人扛着一箱手榴弹,利用敌人火力死角,机智勇敢地冲上161高地,孙景坤和战友们一连击退敌人6次反扑。1955年复员回到家乡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对功绩只字未提,他带领乡亲们下地种粮菜、上山植松栗、挡河造田地,组织村民先后成立共同致富小组、扶贫致富小组,改写了家乡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孙景坤一生没向组织伸过一次手、张过一次嘴,子女们没跟着这位功勋卓著的父亲沾过一分光。父亲对儿女也很严苛:“在生产队干活时,我干得好,别人评3分工,生产组长给我评了7分工,父亲知道后,把组长批评了,硬把我的工分拿了下去。”
【适用话题】
征战疆场、向死而生;浴血奋战、英勇无畏;对党忠诚;淡泊名利、不谈功绩;投身建设、为民服务;公而忘私;扎根基层;初心使命
张玉滚:二十余年扎根深山,一根扁担挑起梦想
【案例详情】
2001年9月,师范学校毕业的张玉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黑虎庙小学教师。从此,他往返于高丘镇和学校之间的山路上,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二十一年。他经常骑摩托车为学校托带书本、教具,先后骑坏了3辆摩托车。在他执着坚守下,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了命运。由于师资严重缺乏,张玉滚不得不把自己练成“万金油”,各个学科他都教。为了出行安全,他经常义务接送学生。为解决吃饭问题,张玉滚牵头建起集体食堂,并动员在外打工的妻子回来给学生做饭。2006年3月,妻子在一次轧面做馒头时,中指、无名指被轧面机压碎,造成了终身残疾,但妻子一直毫无怨言。
【适用话题】
教育;扎根基层;坚守初心,投身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关心爱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