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支一扶 >  报考指导 >  报考指南 > 

重庆三支一扶《职测》考点归纳及备考建议

2024-05-15  |  来源: 重庆金标尺三支一扶考试

【导读】重庆三支一扶《职测》考点归纳及备考建议。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三支一扶考试信息。

一、《职测》题型分析

职测:90分钟,100分

综合类:常识判断:2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30题、数量关系10题、判断推理(图形、定义、类比、逻辑)20题、资料分析10题。

教育类:常识判断20题(教育常识1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25题、数量分析15题、判断推理(图形、定义、类比、逻辑)20题、策略选择(教育情景题)10题

卫生类:常识判断26题(卫生常识16题)、言语理解与表达25题、数量分析15题、判断推理(图形、定义、类比、逻辑)20题、策略选择(医疗情景题)4题

二、判断推理·公式+高频考点

(一)翻译推理速记法则

法则一:直言命题真假关系

①矛盾关系:“所有……是”和“有些……不是”、“有些……是”和“所有……不是”,二者为矛盾关系,共同出现时,必有一真一假;

2)上反对关系:“所有……是”和“所有……不是”,二者为上反对关系,共同出现时,必有一假,可能同时为假;

③下反对关系:“有些……是”和“有些……不是”,二者为下反对关系,共同出现时,必有一真,可能同时为真。

法则二:直言命题的推理

①所有A是B,可以得到:A→B;

②有些A→B,可以得到:有些B→A。

法则三:翻译推理中的三组矛盾关系

①直言命题矛盾:“所有是”与“有些不是”、“有些是”与“所有不是”;②联言、选言命题矛盾:“p且q”与“-p或-q”、“p或q”与“-p且-q”;

③假言命题矛盾:“p→q”与“p且-q”。

法则四:相容选言命题否一推一

p或q,表示至少有一个是成立的,否定一个即可推出另一个是成立的,即否一推一

(二)类比高频考点

1.交叉关系

当事物分类标准不同的时候易出现交叉关系。

川菜:素菜:凉菜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英国文学:古典文学。

2.包含关系

种属关系,XX是XX的一种。如,冰箱:电器,重庆:城市;

组成关系,XX是XX的组成部分。如,居民区:城市,轮胎:汽车。

3.成语

成语不仅会考察近义、反义关系,而且需注意成语的程度轻重、感情色彩、前后结构一致等。

近义关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近义+程度加深: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近义+感情色彩: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三、言语理解.必备知识

(一)言语必“背”之5类关联词语

1.交叉关系:当事物分类标准不同的时候易出现交叉关系。

川菜:素菜:凉菜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英国文学:古典文学。

2.包含关系:种属关系,XX是XX的一种。如,冰箱:电器,重庆:城市;

组成关系,XX是XX的组成部分。如,居民区:城市,轮胎:汽车。

3:成语:成语不仅会考察近义、反义关系,而且需注意成语的程度轻重、感情色彩、前后结构一致等。

4:近义关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近义+程度加深:天生丽质:倾国倾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近义+感情色彩: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二)言语必“背”36个高频成语

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的无法计算

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

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大行其道: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

积重难返:是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四、数量关系常考题型

(一)排列组合

计数原理:分类用加法,分步用乘法

概念区分:有顺序是排列,无顺序是组合

常考模型:元素相邻用捆绑,元素不相邻用插空错位重排:元素个数分别为1、2、3、4、5;

对应的错位重排方法数分别为0、1、2、9、44。

(二)概率问题

古典概率:满足条件的情况数/总情况数

多次独立重复试验:概率=CW×p⁴×(1-p)m*

逆向概率:某事发生的概率=1-某事不发生的概率

(三)工程问题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1.告知完工时间,设总量;

2.告知效率比,设效率

(四)利润问题

1.利润=售价-成本;

2.利润率=利润/成本

3.售价=定价×折扣;

4.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五)容斥问题

二者容斥:

总数=A+B-AnB+都不满足

三者容斥:

1.总数=A+B+C-只满足两项-都满足×2+都不满足2.总数=只满足一项+只满足两项+都满足+都不满足容斥极值:

重合部分最小值=n个集合相加-(n-1)个总数

(六)周期问题

周期余数问题:

1.总数÷周期=周期数……余数

2.余数是几,就是周期里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周期里的最后一个

最小公倍数周期:

1.求出若干小周期的最小公倍数

2.利用最小公倍数求出下次共同发生的时间

五、考前10天备考建议

1.大量刷题,巩固做题方法,提高做题速度,总结历年命题规律

2.查缺补漏,有针对性进一步弥补薄弱板块,并进行适当心态调适

3.全真模拟,模拟真实考试情况,还原考场紧张感,查找薄弱环节,寻找适合自己做题顺序。

4.强化巩固、冲刺拔高,高频考点反复练习—举一反三,创新题型总结积累—万变不离其宗,写作多写多练—针对性拔高。

重庆三支一扶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三支一扶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