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支一扶 >  阅读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3年面试热点及预测: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助力高校走出“专业围城”

2023-04-29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如此之大的调整力度,迅速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金标尺解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学科专业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支柱”和关键抓手,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此次的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显然是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全面改革的第一步是应时代之需,亦是发展必然。此举不仅有望改善人才供需结构性错配,也将引导社会知识结构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更新

从宏观背景来看,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进入了普及化深入发展阶段。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引擎,必须直面社会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强学科优化调整,提高学科建设质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往往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存在盲目追求“热门”的现象。比如,由于人文社会学科办学成本较低,不少高校新增的人文社科专业数量远多于理工科专业,在就业市场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导致相关专业的学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境。从这个角度看,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也势在必行。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高校必须承担自身责任,不断“求变”,走出“专业围城”。当然,要真正做好学科专业设置的优化改革,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首先需要认识到学科专业设置改革的急迫性、重要性,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全面回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个轨道上来。其次高校需要准确定位。高校必须立足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摒弃“好高骛远”和“急功近利”的思想,不用“功利化”的视角对待教育。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回归“社会本位”,完成从“求数量”到“追质量”的转变最后,学科专业设置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抓手,最后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而不能只是停留在专业名字的变动上。我们要坚决反对无视科技与产业的巨变、新业态的形成,“新瓶装旧酒”的行为。

总之,此次学科专业设置改革,为下一阶段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拉开了序幕。但要真正地落实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

重庆三支一扶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三支一扶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