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捕捉”刚性碳排放
“碳捕捉”技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正越来越受国际关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显示,CCUS是确保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绝大多数气候模式都需要它以实现重要减排目标。
根据碳排放浓度不同,捕集技术有燃烧后捕集、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等,目前直接空气捕集技术也被关注。
总体来看,CCUS能够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头拦截,称得上减碳的“强效药”;由于技术环节多、工程复杂,目前还是一种成本很高的“贵价药”。
我国不久前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CCUS被列入绿色低碳重大科技。近年来,我国相关领域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开发出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具备了全流程设计能力,2021年启动了百万吨级的全链条碳捕集驱油与封存项目、全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等。(来源:人民网)
二、国家民委今年将实施三项计划 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国家民委今年将会同有关部委组织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这三项计划,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重要交融。
“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双向组织边疆和内地、东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族青少年开展夏(冬)令营活动等体验式交流活动,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欣赏包容、相互学习帮助;“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鼓励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居住生活,鼓励支持内地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投资兴业、开发建设;“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旅游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旅游注入新内涵、打造新路线、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用好新基地。(来源:人民网)
三、携手推动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月25日在北京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
建交30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风雨同舟、携手前行,在多个领域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历史性、标志性、突破性成就,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贡献。
元首引领,构建新型国家关系典范。
在习近平主席同中亚国家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步入高度互信、彼此信赖的新时代,成为名副其实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为国际社会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树立了样板和典范。
互利共赢,共享“一带一路”合作成果。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后,中国和中亚国家合作驶入快车道。
传承友谊,人文交流不断走深走实。
随着各领域合作日益深入,中国同中亚五国的人文交流持续升温。互派留学、联合考古、互译图书、携手抗疫……各种方式的交流、协作与互动让传承千年的丝路情谊更加深入人心。(来源:人民网)
四、新一代轻量化方舱医院项目启动
工信部和国家卫健委“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专项”——“新一代轻量化方舱式医疗救治系统”科研项目启动会,在中船海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开。
据介绍,此项目核心医疗设备完全实现国产化。项目系统将由3类42型方舱组成,采用“轻量化、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机动化”的设计理念,应用碳纤维等新型复合材料,采用“六面体一体成型”加工工艺,较传统方舱减重50%以上,并融合5G、物联网和机器人等先进技术,通过方舱模块灵活组配,可在飞机、列车、船舶等交通工具上装载运行,并可远程投送和快速部署。(来源:人民网)
五、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立体现中方践行多边主义的坚定决心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月20日在纽约举行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启动会议,标志着小组正式成立。
赵立坚说,全球发展倡议由中国提出,但属于全世界。倡议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向所有国家开放。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是倡议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一步,体现了中方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的坚定决心。(来源:新华网)
- 上一篇:每日时政:1月26日时事新闻播报
- 下一篇:每日时政:1月24日时事新闻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