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面试题库 >  面试模拟 > 

重庆时事热点面试预测题:4年亏损超10亿,大庸古城谁买单

2025-07-12  |  来源: 杜帮优面

【导读】重庆时事热点面试预测题:4年亏损超10亿,大庸古城谁买单。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一、热点背景

大庸古城一度是湖南张家界的“明星项目”,可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整个大庸古城项目占地240亩,建筑风格融合了明清建筑元素与土家族特色。这一项目不仅是张家界市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和重点工程,还是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项目。古城定位称要打造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文化旅游新标杆。建成后预计每年实现营收近5亿元,每年实现净利润近2亿元。然而,这一投资规模达24.43亿元的仿古建筑群,自2021年6月试营业以来,持续亏损,直至现在濒临破产,唯一一个经营性盈利项目就是停车场。(来源:极目新闻)

二、预测题目

古城古镇本来应该是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载体,然而一些地方却在“仿造古城古镇”的热潮中迷失方向。有些古城古镇空有“古”的名头,没有“古”的内涵;有的项目长期烂尾,成为拖累地方经济的包袱;有的项目连年亏损,走在濒临破产的边缘。耗资24亿元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你怎么看?

三、参考解析

当青砖黛瓦沦为千城一面的“复制模板”,当飞檐斗拱成为华而不实的“视觉空壳”,当文旅项目异化为吞噬资金的“无底黑洞”——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这座耗资24亿元的“明星工程”,用4年超10亿的亏损,撕开了仿古建筑热潮下的残酷真相。而大庸古城投资与回报的失衡博弈,折射出目前一些古城建设过程中的通病:

一是,盲目乐观数据预期达不到。项目耗资24.43亿元,定位“全国文化旅游新标杆”,曾预计年营收近5亿元、净利润近2亿元,但试营业4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仅停车场实现盈利。这种反差暴露出前期规划对市场需求的严重误判——仿古建筑群的硬件投入与实际客流、消费能力脱节,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型支撑。

二是,陷入“空有其表”的开发陷阱。项目占地240亩、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融合明清与土家族建筑元素,硬件投入堪称“大手笔”,但核心问题在于:空有建筑形态的“古”,却缺乏对张家界本地文化,如土家族民俗、历史故事的重要挖掘。游客难以在商业化的商铺、同质化的网红打卡点中获得文化共鸣,导致“打卡即走”,复游率极低。

三是,运营缺乏系统性,没有差异化。全国范围内,西安大唐不夜城、洛邑古城等成功案例引发“仿古建筑热”,但大庸古城未能跳出“复制粘贴”的套路。对比成功项目,其缺乏差异化竞争力,例如:大唐不夜城以盛唐文化为核心,结合沉浸式演艺形成强IP;洛邑古城依托洛阳古都历史,将非遗体验与夜游经济结合。而大庸古城空有“大庸”之名,却未将本地土司文化、民俗节庆等转化为可体验的内容,最终沦为“空壳景区”。

作为省、市重点项目,大庸古城的亏损不仅是企业经营问题,更可能涉及地方政府前期土地出让、政策扶持等资源投入的低效利用。若项目最终破产,可能引发债务风险,甚至影响当地文旅产业的整体口碑。要让类似大庸古城这样的古城焕发生机,要做到三个“转变”:

第一,从“造景”到“造IP”的转变。文旅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独特性。例如,贵州丹寨万达小镇将苗族蜡染、斗鸡等民俗转化为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大庸古城本可深挖张家界“大庸古城”的历史脉络,如明清时期的军事要塞、土家族土司制度,通过沉浸式戏剧、历史场景复原等方式,让文化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体验”。

第二,从“一次性投资”到“可持续运营”的转变。规划阶段需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前设计盈利模式,如参考乌镇“门票+民宿+文创+会展”的复合业态,或杭州宋城“演出+主题园区”的强IP模式;注重“轻资产”运营,减少对硬件投资的过度依赖,通过内容创新,如季节性节庆、网红打卡事件营销等降低成本,提升客流粘性。

第三,从“政绩思维”到“市场导向”转变。地方政府在引入文旅项目时,需摆脱“大而全”的政绩冲动,加强对市场需求、投资回报的科学评估,避免因“形象工程”导致资源浪费;鼓励政企合作模式创新,如采用PPP模式,让专业企业主导运营,政府负责政策支持与监管,降低单一主体的投资风险。

文旅开发不是简单的“建房子、引游客”,而是需要对文化的敬畏、对市场的尊重。从“重硬件”到“重内容”,从“短期盈利”到“长期运营”,唯有真正让文化“活起来”,才能避免更多“大庸古城”式的悲剧,让文旅项目成为城市文化的名片,而非负债的包袱。

重庆事业单位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事业单位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