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时政热点 >  每日时政 > 

2020年9月24日时政热点:推进更大力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2020-09-24  |  来源: 新华网时政

金标尺职通编制

【导读】2020年9月24日时政热点:推进更大力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推进更大力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我国正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的提出,为“十四五”规划乃至更长远的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引领。该如何理解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是什么?《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专访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

张占斌表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十分丰富,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是适应我国比较优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他看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提高人民福祉的主动选择。“要更好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好地为全体人民所共享,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新发展格局也是对外部发展环境巨大变化的应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不意味着我国经济不再重视国际经济循环,经济开始内卷化。”他强调,立足国内经济循环,办好自己的事情,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国际循环,形成双循环互动。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是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可行路径。张占斌指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快速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必须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在提高经济自我循环能力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谈及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张占斌表示,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方面,重点是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培育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做大做强国内市场是新一轮扩大内需战略的重点。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已经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只有先解决好居民在消费、收入、生活保障等方面的种种需求,减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才能在构建新格局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好国内市场的优势。”

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也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深化体制变革和机制创新,重点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巩固降低宏观税负成果,完善保护市场主体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构建更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次,要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堵点、痛点,形成协调融洽的生产关系和高效、公平的分配关系,释放市场主体和经济活力。再次,要实现各类要素在国内各区域间的自由流动,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区域和城乡不同级次产业链融合,保证国内大循环畅通。最后,要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构建以我国为中心的产业供应链生产组织网络,发挥企业在筑牢产业根基中的主体作用。

“新发展格局必须在大力度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张占斌指出,要通过加大改革力度去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应通过强力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通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全流程创新链条。要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以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要把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补短板、锻长板。要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各个方面的断点、堵点、痛点问题,以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短板,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活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向前。要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制度形式把改革成果确定下来。

同时,要推进高水平开放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重要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与发达经济体建立紧密的产业和市场循环关系;打通国内国外循环的痛点和堵点,促进国内国外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的脱钩,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贯通等。记者 孙韶华 实习生 王惠民

原标题:力度改推进更大革和高水平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