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合肥多名网友发布乘坐当地新推出“蹦迪巴士”的体验视频,“移动的派对,招手即停,这也太City了!”相关视频引发安全争议。7月14日,安徽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情况说明,称该巴士为酒吧租赁用于开业活动,并非招手即停,也不是随便带普通乘客,但为安全考虑现已取消该客户租赁用车服务。
在社会文化多元交融的背景下,看似不相干的事物,组合起来也能见到奇效。但融合不是简单的“1+1”,创新无禁区,法律有底线,这理当成为“破圈”融合的基本遵循。因此,以公共交通工具为载体的融合,第一要考虑的就是交通安全这一底线。
“蹦迪巴士”不仅让人们完全“释放双手”,而且还要“释放全身”,在车上热情蹦跳、摇摆身体,是有安全隐患存在的。一是车内蹦迪的乘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影响行车安全。二是喧闹的音响、刺眼的灯光,也可能对周围的行人和车辆造成干扰,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此外,多人在行驶的车辆上蹦跳,无视作为乘客的安全,也给公众带来了负面情绪和影响。
公交巴士不仅是交通工具的一种,更是城市文化和商业宣传的载体,在创新城市夜生活新边界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安全底线。不可否认,“蹦迪巴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但也不能否定它作为一种创意活动的价值,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交和娱乐方式,展示了城市的活力和包容性。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这种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第一,可以制定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指南,明确“蹦迪巴士”的行驶路线、速度限制、乘客行为等方面的要求,比如在封闭道路、没有大转弯、安全可控的路况下开展等等,尽可能将安全隐患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第二,对公交公司而言,公交车涉及不特定多数人出行福利,面向的对象是所有市民游客。正因为其公益性和公共性,公交公司不能一包了之,还应严格审核承包方包车用途,提前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明确告知运营方在公共秩序维护和交通安全保障上的责任与义务。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包车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确保每一场活动都能在安全、有序的前提下进行。
创新与融合带来发展与机遇,并逐渐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更需要强调社会责任与安全底线。我们需要明确:要让安全先穿上鞋子,创新才能开始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