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轮面试都过了,最后卡在了性格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缺乏进取心和抗压能力,我觉得不准”……当前,各地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很多企业在招聘中除设置笔试、面试外,还要求求职者做性格测试,不少人因测试结果不合格错失心仪岗位。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仅仅依靠几十道测试题勾选的答案就轻易给求职者贴标签,无疑是将人的复杂性格简化为机械判断。另外,由于企业越来越青睐这种测试,有的机构已推出相关培训,不少求职者都是有备而来,知道怎么操作可以选出有利于自己的优势性格。这种摸清了企业想要的“正确答案”的性格测试,不仅扭曲了测试的本意,也可能导致人才的流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如果用人单位将性格测试的结果作为招聘中一票否决的原因,就属于穿上了“新马甲”的就业歧视,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或属性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项下的个人隐私,如果用人单位强制要求劳动者提供,则涉嫌违法。
因此,招聘时的性格测试存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待验证,但相关乱象却已值得警惕。
首先,用人单位要把好选人用人“标尺”, 选人用人要科学合理,这样才能提高招聘效率,选到最适合的员工,还要坚持法治导向,依法用工,这也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其次,监管部门则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诚信招聘,不能进行虚假招聘、奇葩招聘,不能对应聘者搞就业歧视,对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行奇葩招聘、虚假招聘的用人单位,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增加他们的违法违规成本。最后,劳动者保护好个人隐私。遇到企业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也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要求用人单位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