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3年面试热点及预测:遏制虚假认证,监管必须扎紧篱笆

2023-08-05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近年来,我国认证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认证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突破5.4万家,服务产值超过4000亿元。但与此同时,网络虚假认证行为日益猖獗,一些非法机构铤而走险,为企业办理假证、提供虚假资质,甚至非法购买居民个人信息注册电商,售假、炒信等非法行为时有耳闻,给营商环境、安全生产、身份信息安全埋下隐患。

金标尺解读

虚假网络认证大行其道,减损了认证准入的过滤功能,弱化了认证管理的“守门人”职能,给营商环境、安全生产、身份信息安全等埋下隐患。

认证是由认证机构证明市场主体的资质资格、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准则的合格评定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减少信息不对称、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作用。

不过,在认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某些问题。比如,虚假认证现象较为严重,有些认证标准低且不统一,有些认证机构权威性不强,认证机构不公平竞争,认证证书商品化现象严重等。尽管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一直在对网络认证开展专项治理,但市场上虚假认证、非法认证的乱象依然“顽固”存在。对此,还需通过更为有力、更为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网络认证市场。

首先,认证监管部门管理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比如,在审查和批准认证机构开展活动方面,要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大数据筛查,将不符合资质要求的认证主体挡在行业门外;在监管认证机构从业质效方面,通过联动执法,开展大数据比对,对一些从事虚假认证、认证标准低、内控机制不完善、认证过程不规范的机构,采取约谈、责令整改等监管措施,将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机构纳入“黑名单”管理;在监管执法方面,要建立日常抽样执法和专项执法联动机制,对虚假认证机构、购买假证行为、违法使用他人身份信息等灰色产业链条进行清理,给予退出市场、加大经济处罚力度等行政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要追求相关主体和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其次,要通过立法建章立制,不断完善认证管理制度。从认证服务提供上,要强化信息公开,公开合法认证机构“白名单”和违法机构“黑名单”,让需要认证的市场主体和个人能找到合法、正规的认证机构;从行业自律和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要建立认证主体的线下线上实名管理制度,强化风险监测和溯源,让非法认证机构没有立足之地;从监管方面,探索智慧监管方式,深化“互联网+”监管模式改革,形成线下线上无缝对接的监管体制。

重庆事业单位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事业单位备考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