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阅读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3年面试热点及预测:加班文化“偷”走的不只是假期

2023-04-22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4月4日,疑似“中国电科员工因清明节被强制加班怒怼领导”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热传。聊天截图显示,事情起因是,员工陈某因被领导安排清明加班而暴怒,将自己在过去一段时间加班积攒的怨气一并发出,引起了部门同事的集体共鸣,纷纷要求辞职。

金标尺解读

清明假期前一晚,某企业员工因不满节日期间被领导要求加班,在微信群内叶槽并得到多位同事声援,迅速登上热搜榜。之所以能迅速登上热搜,说明“拒绝加班”不仅仅得到同事声援,更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过度加班”并非个案。保护劳动者权益,优化工作环境任重道远。

其一,加班侵害劳动者权益。如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中国超市周》所说的,加班就是占用别人成长机会。加班不仅加重了劳动者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过度消耗劳动者精力,还会损害团队的创造力与战斗力其二,过度加班涉嫌违法违规。我国《劳动法》第四章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其三,过度加班是管理的倒退。

加班文化盛行,其实质上是管理的退后,管理的惰性和傲慢,企业管理者更多考虑的不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模式、提升技术创新而是强行灌输加班文化。“加班丰奋斗”,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无谓加班,实则对单位发展、经济增长毫无益处。

解决非法加班问题,不是一家用人单位的事,也不是这一个假期的事。要让劳动法“长出牙齿”,广大劳动者权益才能有保障。

首先,劳动保障部门强化监察执法力度。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劳动部门应主动积极履职,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对劳动违法行为出台更多的规制手段、更严厉的处罚措施。比如定期巡查执法、公开曝光;比如制定劳动保护黑名单,对用人单位和责任人实施信用惩戒和行业禁入等,扩大行政处罚范围。同时也需要行政、司法和工会多部门联动,共同监管。

其次,企业管理者要优化企业管理。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创新性,强化企业现代化管理,提升现代化技术,而非低效加班。企业管理者应对比一流企业,想法设法优化企业结构、提升企业运行效率,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而非管理惰性只知延长工作时间。

最后,劳动者应增强维权意识,善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虽然劳动者面对用人单位处于相对弱势,但对于用人单位不合理、甚至明显违法的工作安排也要敢于说不,必要时候可以通过劳动仲裁、司法程序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