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汝州的一个湖里出现“怪鱼”,抽水捕鱼引发关注和热议。捕获后,经认定,“怪鱼”为鳄雀鳝,原产于北美洲,是淡水巨型食肉鱼,天敌少、繁殖力强,是外来入侵物种。近年来,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均发现这一“不速之客”。大洋彼岸的鳄雀鳝在国内多点出现,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敲响了警钟。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近年来,多种外来入侵物种肆意生长为当地新的优势物种,严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应看到,外来入侵物种在国内多地频频出现,说明相关防控网仍存在疏漏和短板。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入侵物种扩散的途径更加多样化、隐蔽化,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大、防控治理难等问题凸显。另一方面,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多数入侵物种可找到适宜生存环境,一旦定殖,彻底根除难度大。因此,保护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必须仔细梳理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链、传播链,补短板强弱项,切实加强管理,把防控网织密织牢。
第一,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源头预防是关键。无论是从境外引进的苗种,还是境内跨区域调运的农作物,相关部门都要加强检疫监管,防止扩散传播。同时,对违法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形成震慑效果,及时处置非法引进、携带、寄递、走私外来物种等行为。
第二,积极利用大众传媒对外来物种进行广泛的宣传和科普。具体到某种生物究竟长什么样、有哪些别称和习性,许多人并不知晓。为此,更广泛的宣传和科普显然要做在前面,否则等到类似危害演变为公共事件,代价未免太大。
第三,公众的生态保护观念也需要进一步升级。防控外来物种入侵,人人有责、人人负责。对普通群众而言,绝不能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不明物种、新奇物种,特别是不能随意弃养、放生。此外,公众应自觉加强相关知识储备,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疑似外来入侵物种,应及时拍照留存,向有关部门报告。提高防治意识、落实防治行动,人人尽力、人人尽责,才能有效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巩固国家“生物安全防线”。
第四,为尽可能减小外来有害生物的危害,相关部门也要努力做好外来生物的引进、销售、喂养、善后等全流程管理,在利用法律法规手段加强硬约束的同时,不妨多些软性的干预和引导。比如鼓励水族馆、科研院所等机构提供常态化“收容”服务,让那些被丢弃的隐患宠物不再无家可归;发布更多及时便捷的举报渠道,让群众的眼睛成为有力的监督力量。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是一场持久战,加强生物安全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多措并举、久久为功。携起手来,织密网络,筑牢屏障,严密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共同守护好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