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清单上再添一颗璀璨明珠,共有56项世界遗产。当城市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历史挖掘、人们越来越热衷文旅消费的今天,泉州“申遗”成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泉州,这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拥有1300年历史的港口城市,曾是各国商旅云集、多元文化交融的“东方第一大港”,城市记忆不断流传,历史文脉传承至今。
目前,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此次申报的遗产点就达到22处。22个遗产点,包括了行政管理机构与设施遗址、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文化纪念地史迹、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以及由桥梁、码头、航标塔组成的水陆交通网络,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当地兼容并蓄的文化特征和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不同习俗和文明和谐共存、相互交融,造就了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这种多元文化和平共存的发展模式,承载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合作共赢的精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缩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历史证明。
以城市名称来命名一项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一项殊荣,而且对遗产的保护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遗产地肩负起守护遗产城市的光荣使命。申遗成功之后,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世界遗产,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之前,“三江并流”、丽江古城等多个世遗项目因管理不善或乱开发,被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亮“黄牌”警告,对其他世遗项目也是严峻的警示。
有人认为,申遗过程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申遗成功后,管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景区调高票价,能够多少收回相关支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遗产。其实,无论申遗是否成功,都必须做好景区管理,以申遗成功为理由涨价,则有意无意地扭曲了景区收费与世遗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将申遗成功作为景区的“摇钱树”,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申遗旨在唤醒全社会对珍贵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视,世遗保护和景区门票涨价没有必然关联。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
“申遗是手段,保护才是目的。”在世界遗产保护过程中,还要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要避免“重申报、轻管理”的问题,要吸取一些世界遗产过度进行商业开发而忽视保护,对世界遗产造成安全威胁乃至于破坏的教训。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为惠及民生作出新的贡献,更要不断提高我国的世界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中国的世界遗产越多,也就意味着我们肩头保护的责任越重。世遗项目增多,不应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应是景区保护和开发理念上的质变。
全球瞩目的申遗,成功后没有实际奖励。但在积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国民俗经济和全人类共享优秀文化传统方面有重要意义。泉州项目申遗成功,表明它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和完整性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肯定,意味着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从此意义上看,获评世界遗产既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激励。泉州申遗成功,同时将极大助推“宋元中国看泉州”的城市品牌提升。宋元泉州所彰显的“多元整合、共同繁荣、共享发展”理念,也将进一步提升现代城市发展的文化自信。
申遗成功只是起点。保护文化内涵的多样性、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多样性,申遗成功的泉州还可以做得更多,这既是地方发展的金钥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道阻且长,终见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