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媒体曝光了多款手机应用的“骗老”套路:号称轻轻松松月入千万,实则月均收益远低百元;宣称做任务简单易上手,实则强制诱导成分多;声称提现操作简便快捷,实则费时费力额度小……老年人是网络世界的“后来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赚钱骗局时,自有防不胜防之感,也有一时起意之弊。
眼下,老年人群体初步开始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网络安防意识不强,对此类营销的抵御能力较弱。在运营商眼里,年轻人对“刷单”“赚钱”较为警惕,相比之下老年人群体主动维权的意识不高,加之老年人消费意识正在兴起,屡屡为了贪便宜而掏腰包,自然是再合适不过的“韭菜”,针对老年人群体的诱导性营销趋于火热。
一方面是因为前期的零成本投入,用户只需要下载APP就可以达到赚钱门槛,绝大部分人都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很多人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想法,下载个APP就能赚钱了,自然会想要尝试。另一方面,用户注册成功后,平台会立马给出看似丰厚的回报,以此来留住用户,用户看到刚开始就能赚到钱,于是更加积极地做任务,很多人会觉得别人赚不到钱不代表自己赚不到钱,只要我每天都做任务,按照平台的规则,我是肯定能赚钱的,APP平台正是抓住了用户的侥幸心理,从而吸引源源不断的注册者。
面对老年人的步伐落后于互联网时代这一社会现实,需要我们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他们的识骗防骗技能。具体到赚钱类手机应用的套路,应当引导老年人认识这一工具的虚假性,让老年人在正确识骗的基础上照管好自身财物与信息安全。
对此,我们要加大教育引导,提供替代性娱乐方案。一方面,依托预防网络诈骗教育环境,拓展理性用网教育氛围,引导老年人科学使用手机;另一方面,要鼓励App开发企业制作适老型App,让老年人也能如年轻人一般娱乐和享受。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晚年生活。
子女不妨“常回家看看”,纾解老人的思念之苦;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广告的内容审核力度,有效打击不实宣传,切断“骗老”套路传播链。一方面,网络监管部门应当对这类App严加监管,从申请到运营过程中都应当层层把关;另一方面,针对此类APP进行相关的立法,给APP平台戴上法律的镣铐,做到有法可依。
最后,个人要保持理性,时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远离赚钱类APP,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要积极维权。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板报、宣传栏等的防诈骗宣传,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高警惕。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送出去。遇事要找人商量。当发现无法辨别事实真相的时候,一定要打个电话问问子女,或者是告诉邻居街坊,让大家和你一起商量。独自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和首饰。看见类似诈骗行为,要立即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