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新疆洛浦县,一名女童坠入一口深达40米的废井。关键时刻,身材瘦小的布帕太姆站了出来,毅然下井救援,20多分钟后,落井幼童被成功救出。4月24日,当地公安局将辅警布帕太姆·阿布杜喀迪尔破格从七级晋升至五级,洛浦县授予布帕太姆“见义勇为模范”称号,颁发证书奖杯和2万元奖金。
在舆论场上,布帕太姆的事迹引发广泛讨论。网友称赞其英勇事迹的同时,也呼吁给布帕太姆“转正”,即从辅警成为有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对此,4月27日,“新疆发布”发文,向公众解释了当前辅警“转正”的政策背景和相应情况,网友对这个回应予以了高度评价。
所谓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既是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一门技术和学问,考验着公职人员把事做好做实的基本功。
面对公众“让英雄转正”的朴素呼声,“新疆发布”没有简单套用“依规办事”的冰冷话术,既没有“打官腔”,也没有“和稀泥”,而是用接地气的语言把制度的约束、规则的考量、对英雄的敬意说得明明白白,由此赢得了网友的理解称赞。可见回应公众既需要考虑老百姓的心声,又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方面,及时回应百姓关切,有利于拉近与群众的关系。比如及时回应民众关切,不仅展现出政府对公众声音的重视和尊重,让民众感受到政府在倾听和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期待,同时通过接地气的话语,将规则制度和人情关怀也说得清楚明白,让百姓更容易接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积极互动关系,也有利于促进双方共识的形成和理解的增进。
另一方面,积极柔性地互动,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公信力。没有“打官腔”,也没“和稀泥”,从情理出发,表示了对英雄的肯定和奖励,从事理出发,详细说明了救人辅警不能转正的原因。这既说明了其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保证了招录和晋升制度的公平公正,也增强了政府的决策执行力和权威性。
由此可见,面对民众的呼声,不避重就轻,不含糊其词,也没有“一刀切”式地保持沉默,这就是最优解。我们需要珍视和维护公众的朴素善意,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也需要强调制度的严肃公正,以推进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