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将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列为主要整治任务之一,同时细化了相关工作目标、安排、要求和治理清单,为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从出行到餐饮,从购物到娱乐,算法无处不在。作为数字应用的核心技术,算法展现出对经济社会活动强大的重塑力量。然而,伴随着算法应用带来的积极推动作用,算法歧视、算法共谋、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一系列问题争议不断,公众对算法公开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此次整治行动回应网民关切,既彰显了监管以人为本的导向,也直面平台经济发展顽疾,其成效值得社会期待。
作为依托平台就业的新业态劳动者的典型代表,外卖骑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骑手“被困在算法里”的声音不绝如缕,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不仅成为摆在政府、平台等各方治理主体面前的重要课题,也对包括算法公开透明等在内的算法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让“困在算法里的劳动者”真正走出来,一是平台要敢“晒一晒”。在通过算法提升运营效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平台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持续改进算法规则,引导算法向上向善。这不仅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需要,也是推动平台自身良性发展的必要举措。
二是小哥要能“说上话”。骑手作为一线工作者,理应参与到算法规则的制定中来,算法的改进与优化也要充分考虑到骑手的收入意愿和自主选择。让算法规则在“阳光下运行”,保障骑手对规则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既有助于算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长远来看也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是监管要能“拽一把”。政府要在政策设计和执行层面实现动态监管,利用平台的技术优势,创新制度设置,不断优化政策执行机制,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作为底线和基本方向。
四是公众也要“出份力”。当前,在算法裹挟下,不少配送员习惯既有配送方式,一些消费者把极速配送视为理所当然。推动算法回归安全、合理、高效轨道,公众也要多一点理解、做一些转变。
期待依靠政府治理、平台自治和社会协同,共同推动平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