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备考资料 >  教育公基 > 

教育心理学小课堂:想象的分类

2019-10-11  |  来源: 国培教师

【导读】教育心理学小课堂:想象的分类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四川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获取。

四川教师备考交流群:533419591   | 备考题库:国培教师APP

教育心理学小课堂:想象的分类

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VS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它是人们的意识减弱时,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地想象某种事物的过程。例如,我们坐在窗前,抬头看天上的云朵,不自觉地会把它想象成棉花糖、蘑菇、大象、马等。

有意想象:也称随意想象,它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人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自觉地进行想象活动。例如,学生在学习数学几何图形过程中,为完成这个学习任务,获得知识而头脑中构思图形的想象;工程师或设计师,对自己作品图纸的想象等。

有意想象又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当我们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头脑中就会出现出一幅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的画面,这就是再造想象。也就是说人在阅读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各种文字材料时,或工人看建筑或机械图纸,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都属于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在创造发明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新作品时,人脑中构思的新事物形象都属于创造想象。如鲁班的手被草叶子划伤之后,发明了锯子等。

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立即体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使人们寄托的东西。

如果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例如,小学生、少年、儿童幻想着将来自己长大了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航海家、医生等,就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的,就属于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例如,有的人幻想长生不老,到处寻找灵丹妙药;有的孩子看了《西游记》,想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看了电影,想变成超人、蜘蛛侠等,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并且永远都不可能实现,就属于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