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技术因为一件很温情的事件,再度引发关注。
台湾音乐人包小柏的女儿去世后,他十分思念,就利用AI技术,使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不仅可以唱歌,还能对话。原本天人永隔的亲人,竟通过数字实现互动,场面十分感人。包小柏接受采访时感慨:“AI就是寄托思念的工具,也是一种对思念的表达方式。”
这一场景,不禁让人想起《流浪地球2》里的“数字生命”。有网友表示,理解图恒宇,成为图恒宇;也有网友认为,这才应该是AI存在的意义。市场上也出现了相关的专业团队,有的已经接到了600余单订单,每天都有不少人向他们咨询相关事宜。
在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浪潮之下,与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日渐成为可能。对失去亲人的人而言,AI技术能帮助他们与亲人重聚,以弥补人生的遗憾,这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当然,也有人会担忧,通过技术手段来“复活”逝去的亲人可能会扭曲人们对生死的认识。同时复活亲人的AI技术也存在着隐私和安全方面的风险,个人信息可能会被滥用,甚至复制出假冒的亲人造成混乱。
任何一项科技的应用,都应该以造福人类为宗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项技术在社会和伦理价值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规范好相关的法律制度,在伦理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更好地使用这项技术。
首先,设立严格的法律和伦理规范。边发展边完善,比如政府可以根据典型案例和事实等依据,设立相关法律框架和伦理准则,明确规定AI复活技术的使用范围、限制条件以及可能的后果。制定相关法规并严格执行,用以遏制技术滥用的趋势。
其次,加强监管和审核机制。比如建立独立的监管与审核机构,负责对AI复活技术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要求任何使用该技术的机构或个人都需要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确保其使用是合法的、符合伦理的,并且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再次,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数据加密和安全措施的建设,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篡改,确保AI复活技术的数据和信息安全,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或泄露。
最后,促进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AI复活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这一技术,避免盲目相信或滥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公众的伦理思考能力,培养大众的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