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综应 > 

重庆教师公招新大纲《综合应用能力(D类)》:学生情绪、情感特点(33)

2025-08-27  | 

【学生情绪、情感特点】

1.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小学阶段,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情绪调节控制能力的发展,保证了儿童情绪的稳定性,使小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学校的课堂生活和完成学习任务,并保证了他们与同伴的友好相处。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学儿童的自制力毕竟是有限的,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家长和教师长期不懈地给予引导,帮助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情绪、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小学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由对个别事物产生的情绪、情感逐渐转化为对社会、对集体和对同伴的情感;由事物的外部特征引起情绪、情感转化为由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情感体验。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拓展,小学生的社会性需要越来越丰富,这促进了高级情感的发展。儿童的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2. 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初中生情绪发展特点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
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不是一味的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所谓情绪的温和性,是指个体的某些情绪是在文饰之后,以一种较为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细腻性是指个体情绪体验上的细致的特点。初中生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

②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们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重要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
③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上了表演痕迹。初中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了造作痕迹。
(2)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的特点
①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需要迫切
对情感的敏感和珍惜、对平等人格的尊重与维护是当代的心理特点之一。对初中生来说,信任、理解和宽容往往会产生巨大而神奇的力量。他们珍重自己的荣誉,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心理。有些表面看来少言寡语的学生,并非都是性格使然,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而形成的不良心境。
②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
随着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和自制力的增强,其情感的表现不再是直接外露的。有时,情感的外部表现与内心的活动不一致。例如,在一定的情况下,他们对厌烦的事会表现得无所谓甚至还很热心;对自己羡慕和内心中很想接近的人在行为上反而表现得很冷淡。
③情感容易受挫折,忍受能力差
现在的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来到学校,如果遇到教师的批评或学生的讽刺,就会感到自己没有面子,产生受挫感。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