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学科知识 > 

2022下半年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语文》模考大练兵模考卷(2)

2022-11-22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蕾/烘  级/麦穗  食壶浆/精竭虑
B.重/旎  趣/口头  卷浩繁/序井然
C.毗听  包辫子  世安民/光风
D.翠/然  开荒者  物产丰/百折不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  契约  翻来复去  味同嚼腊
B.云宵  天骄  哗众取宠  眼花潦乱
C.荧光  笼罩  长途跋涉  与日俱增
D.秘决  彷徨  郑重其事  穿流不息
3.“我打开盒子拿出了一本日记”这是一句( )。
A.连动句
B.存现句
C.兼语句
D.被动句
4.下列词语中,全部属于单纯词的一项是( )。
A.伶俐刀子姥姥葡萄
B.烂漫途径体制葱绿
C.主流阿姨人口逍遥
D.参差从容鹦鹉幽默
5.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启动以来,以互助、诚信、敬业、孝敬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正在燕赵大地上(蔚然成风),我们每天都以各种形式进行着善行义举。
B.公平和正义是治愈社会心理疾病的最佳良药。只有少一些“拼爹门”,公民才会多一分平常心;只有机会公平,才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自怨自艾),感叹什么大材小用、怀才不遇。
C.只有国家为中小企业减税,他们才会有为劳动者涨薪的资本和底气,这就是所谓的“化税为薪”,可是问题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小企业一定会将减税收益用于为劳动者涨薪吗?
D.在个体习惯了盲从的时代,媒体人有时候也不觉陷入盲从的旋涡,比如《中国好声音》(风生水起),确实是一档不错的娱乐节目,但并不见得媒体都必须围绕着这档节目转。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 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7.“丹唇未启笑先闻”运用了( )修辞格。
A.夸张
B.借代
C.比拟
D.仿词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空气和其他别的东西一样,也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去掉“其他”或者“别的”
B.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的道路。
C.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
D.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9.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54年出生的清河镇木版年画第21代传人王圣亮,脸庞瘦削,头发稀疏,与当地农民
别无二致,但每当和记者谈到木版年画时,他就显得很健谈。
②出游之前,看看百度热力图便能知道哪里人满为患、哪里万人空巷,避免仅在看过旅行攻略后就出发,却发现看海变成看人海的尴尬。
③他多次跑省、县有关部门,上下其手,发动单位力量,筹措项目资金,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立即启动了16公里村道延伸建设工程。
④我国对文化的传承态度不应是胶柱鼓瑟,而应是尊重文化传统,注重社会实际,注重变通、创新、开放、多元,注重在基础上的传承。
⑤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是青年的爱护可以说是无所不为,这一点在后来的很多回忆文章中都谈到了,这也是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
⑥于是,以培养孩子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如书法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等等,应有尽有,不一而足。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近日,临沂联通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吉祥号码”预存话费销售活动在消费者中引起一片_____:预存话费是不是变相收取选号费?预存话费是否剥夺了普通消费者的择号权?
②在洛杉矶的一些中国藏族民众均认为,美国人对中国西藏及当地的藏族人存在著误解与_____。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逐渐改变美国人对藏族人的看法。
③李老师退休以后,每天遛遛鸟,打打拳,写写字,_____就携二三老友,轻装简从,步山林,探溪源,尽享林泉之乐。
A.质疑成见否则
B.置疑成见不然
C.置疑偏见否则
D.质疑偏见不然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 )。
A.曹植
B.曹丕
C.曹操
D.诸葛亮
1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B.吾得兄事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13.四体二用说是谁最先提出来的( )。
A.段玉裁
B.许慎
C.班固
D.戴震
14.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英  都德--《柏林之围》--德
B.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德   雪莱--《西风颂》--英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法    薄伽丘--《十日谈》--意大利
D.菲尔丁--《汤姆·琼斯》--英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英
15.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 )。
A.儒家
B.道家
C.名家
D.兵家
16.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C.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17.《边城》人物中“善”的化身是( )。
A.船总顺顺
B.杨马兵
C.老船夫
D.天保
18.“孤岛文学”指的是( )。
A.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B.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C.左联时期的上海左翼文学
D.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19.被称为“史论双璧”的是( )。
A.《六国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
B.《过秦论》和《曹刿论战》
C.《过秦论》和《六国论》
D.《五代史伶官传序》和《曹刿论战》
20.被称为“史学双璧”的是( )。
(A.《史记》和《左传》
B.《左传》和《资治通鉴》
C.《史记》和《资治通鉴》
D.《资治通鉴》和《战国策》
 
二、古诗词鉴赏
歌元丰五首(其五)
【宋】王安石
豚栅鸡埘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③南山:钟山南面。
2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跟随农人从田里归家时所见之景。
C.“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往”指前面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E.全诗格调明快,虽然不在官,但自己的新政依然在造福于民,诗人带着欢快的心情结束行程,余味悠扬,兴致不尽。
 

 

2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三、阅读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23.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家灵壁     家:俺家
B.岸谷隐然     隐:隐约
C.舟车冠盖之冲  冲:行驶
D.则跬步市朝之上 跬步:行走出入
24.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其深可以隐/其孰能讥之乎
B.以:以与其子孙游/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之:取山之怪石/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且: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轼于神宗元丰二年赴任途中,经过汴水边的灵壁张氏园亭时,应张硕的请求而作的一篇游园记。
B.文章开头详细地描述了张氏园亭的地理位置、环境风貌、景物构筑、物产养殖等,突出“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C.张家世代显赫,张氏先人不仅为个人计,而且为子孙计,构筑了张氏园亭,其后五十多年,规模日益扩大。
D.苏轼从张氏园亭得到启发,围绕仕与隐这一中心生发了一通议论,认为一个人不能追求功名爵禄,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田终老。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条小河蜿蜒而过。过河不远便是--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剩带炊烟去,_________"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_________”则出自柳永笔端。
11.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_________”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12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氤氲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13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27.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开门见山点明主题,并且与标题相呼应。
B.第②段是过渡段,通过陶渊明的诗,引出下文话题,引起对儿时家乡炊烟的回忆。
C.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不同,早餐的炊烟风轻云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匆忙,傍晚的炊烟绵延悠长。
D.本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采用了记叙、描写、说明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8.下列关于文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⑤段中,“灶台上开出花”意味着目前最美好的心愿就是和一家人相处,喜笑颜开。
B.文中画虚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夜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
C.文中多处使用有关炊烟的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D.第?段中加点字“缠绕”二字,其本意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代表故乡和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
 
29.依次填入短划横线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雨余渔舍炊烟湿
b.水村残叶舞愁红
c.野水闲将白影米
A.abc
B.acb
C.bac
D.cab
 
四、作文
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1-5:   BCADD
6-10:   CABCD
11-15: ACDAA
16-20: ACBCC
 
21:BD
22.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南山兀立,清晰呈现。王诗重在客
观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宁静开阔的意境,表达的是愉悦的心情;而陶诗则描绘了静穆而高
远的意境,表达的是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
23-25:CCD
26.(1)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林。
(2)不忍心离去,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
27-29:DAD
30.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
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
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