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公招 >  阅读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1年面试热点及预测:对网络造谣,当用好法律利剑

2021-12-20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12月1日,博主“芷珞”在微博发文称自己的照片被快手视频盗用,并伴有侮辱信息一事引发网友关注。

12月2日晚,上述博主告诉记者,11月24日,她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自己身着汉服和朋友参加活动的照片,并配文“汉服节,穿着汉服走秀是最开心的事情。”目前该条动态的点赞量超500,不少网友进行收藏和评论。没想到的是,在11月30日晚,经朋友告知,“芷珞”发现自己的照片未经允许,被名为“我的鱼干呢”的快手账号上传在了快手视频上,并配文“横店校花泛滥,100一天一盒饭,为啥还是挡不住那么多年轻女孩儿的热情?”

金标尺解读

网络作为一个传播快、受众广的平台,同时网络也具有匿名性,部分人会选择在人流量大的平台肆意发布侮辱、诽谤他人的言论。随着互联网社会的日新月异,一些谣言原本只是口口相传,但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发舆论高度热议。

谣言可畏,第一会引起群众恐慌,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第二会歪曲事实,误导个人行为,污染网络环境;第三会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加重信任危机。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谣言更是传播之快传播之广。

网络造谣现象屡禁不止,一是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网络谣言立法和执法制度不够健全,相关法制体系建设不到位,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造谣违法成本较低,处罚力度不够,缺乏平台辟谣应急机制。

二是网站治谣力度不够。谣言技术监测能力不够,网站对账号、内容等监管力度不够,网站缺少社会责任感,对自我定位与义务不明确,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少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

三是公众科学素养缺失。民众法治素养较低,判断甄别谣言能力不够,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谣言举报平台不畅通,相应举报激励机制不到位,社会上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开展不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制造谣言和传播谣言是要受到法律处罚的。抵制网络谣言,不仅需要政府重拳打击,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针对网络盗图现象,首先,各媒体、网络平台要强化自律,加大管理力度。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加强信息把关,建立投诉机制,严厉打击这种虚假想象,经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其次,政府应尽快出台和完善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法规,要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对网络信息的动态管理,及时辟谣,关闭一批散播谣言的账号;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民众科学素养。

再次,公众面对信息要理性评判、求证,不盲目转发,应践行舆论监督者的角色,主动成为粉碎谣言的践行者,发现问题及时向管理部门汇报。

最后,当事人面对网络诽谤时,第一、及时采取措施保留证据,可以通过截屏、录音、录屏等手段,及时的将证据保存起来,同时第一时间报警;第二、联系所在网站,要求网站及时屏蔽、删除侵权信息并采取断开信息访问链接等必要措施;第三、如果侵权事实已经产生,并且已经造成了名誉权受损的,应该及时向法院提起诉讼,积极主动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金标尺教师招聘交流群

领取 备考资料

金标尺

扫码加入 教师公招备考交流群 ,随时随地了解考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