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阅读资料 >  面试热点 > 

2022年面试热点及预测:理性“吃瓜”,礼貌“围观”

2022-04-07  |  来源: 重庆金标尺教育
资料背景

网络热词“吃瓜”,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丑闻、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客观来看,社交网络时代的“吃瓜”既是娱乐方式,也是社交方式,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但一段时间以来,“吃瓜”跑偏,谣言滋生,大量低俗、虚假信息占据公众注意力,“吃瓜”变“吃人”,“围观”变“围攻”,给网络空间治理、社会治理带来新困扰。

金标尺解读

“吃瓜”源于好奇,“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也热衷于通过网络世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无法阻挡的趋势。理性的“吃瓜”和“围观”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比如“丰县八孩女子事件”。但是一旦丧失了理性,“吃瓜”就真的可能变成吃人了,比如“怂恿抑郁网红博主自杀”事件。

而如今的“吃瓜”和“围观”已经出现了不良现象。第一,催生“吃瓜”产业链,左右网络舆论,引起对立冲突。为了吸引流量,“吃瓜”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且分工明确,上下游链接环环相扣,这些信息来源真假难辨,可谓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最严重的就在于有些“种瓜人”善于“打拳”制造对立,或者引起大众猜忌、焦虑和恐慌,给社会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第二,占用公共资源,增加管理成本。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比如造谣“老夫少妻”,造谣“疫情传播”等,这些都极大地占用了公共资源,而受害者和相关部门为了辟谣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加重了工作人员的负荷。第三,发泄情绪,淹没真相,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本着“法不责众”的看客心态,一些人抓着一根“瓜藤”便开始发泄不满的情绪,甚至全然不顾事情真相,还对受害者人肉搜索,而一旦真相公布,在他们眼中也只是“不可说,大家都懂”的秘密。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堵不如疏”,既然网络已是众多网民接受信息以及发声的渠道,那不如顺应发展,及时披露和公开信息。首先,官方入驻社交平台,及时把控,传播主流价值观。对于虚假信息及时发声澄清,同时遏制虚假咨询的传播,对于民众关心的事情,要以官方的身份和专业的视角进行解读,平稳群众的情绪,舆论冲突扼杀在前期。其次,明确平台方与信息发布者的权责界限,加大惩治。明确平台的审核范围和用户的信息发言权限,通过加大违规成本倒逼平台严格监管制度,严审注册信息。比如限定平台违规频率,限制虚假违规信息发布者在网络活动的时间上限。最后,公众“吃瓜”需理智,“围观”要文明。在顺应好奇的本性时,也能保持一点宽容,多留一点时间,理性发言,避免自身陷入负面能量的网络蓄水池。

国家公务员考试

获取 更多招考信息

金标尺

扫码加入 国考笔试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